由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、桐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举办,桐城市图书馆承办的“文都讲坛”第六十一讲于12月26日下午3:00在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厅开讲。本场讲座特别邀请到了罗德泉先生讲授《走进年鉴》这一专题。
罗德泉先生,《桐城年鉴》主编,四级调研员。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、中国经济写作研究会会员、安徽省年鉴研究会理事、当代安徽研究会理事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。历任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(原马鞍山商专)教师、桐城师范校长、桐城报社副总编、桐城市直工委副书记、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。发表文学、新闻、理论文章近一百万字,主编地情书籍6种。
做好年鉴编纂工作,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,是地方志工作的使命所在。罗德泉先生的这场《走进年鉴》讲座旨在为进一步提升专业人员与社会大众对史志知识的认识,故此在讲座中,罗德泉先生将专业化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“年鉴印象”开始,由汉语 “年鉴”最早出现在元代成书的 《宋史?艺文志》著录的 《年鉴》当中谈起,直至清末民初,伴随西学东渐潮流,西方年鉴开始传入中国,在它的影响和带领下,中国年鉴从无到有,并逐渐发展壮大。2006年国务院《地方志工作条例》第三条明文定义年鉴:地方综合年鉴,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。记载上一年度资料,一般不上溯不下延。
在谈到“《桐城年鉴》介绍”中,罗德泉先生介绍了《桐城年鉴》编纂情况:①组织:编委会、编辑部;②组稿:政府办公室发文;③经费:由自筹经费到全额拨款;④质量:多次获奖,但有待改进;⑤内容:由特载、综述、专题、大事记、分类信息、附录等部分组成;⑥彩页:每年近100版,有公益彩页、单位彩页、艺术彩页。等等。与此同时,罗德泉先生也提出了《桐城年鉴》编纂面临的一些困难与问题,譬如影响力不大,生命力不强;组稿难度大,稿件质量不高;缺少创新与活力,理论与应用研究贫乏等等。
随后,在“年鉴工作的几点思考”中,罗德泉先生认为“年鉴”立足官书的观点不能变。因为其权威性有保障;资料来源有保障;编纂出版有保障;经费有保障;发行有保障。虽如此,但是“年鉴”也要兼顾民用。
最后,罗德泉指出“年鉴供稿”中,第一,观点要正确。要为执政者服务,为现实服务,为人民大众服务;第二,内容要选好。入鉴内容必须真实,不能写假稿子;第三,记述要准确;第四,条目要写好。条目一般有综合性条目和专题性条目两种;第五,文字要符合要求;第六,供稿图片放在卷首时,数量一般占全书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左右。直观反映年度工作,由图片和文字简介组成;图片张数不要太多,每页四五幅即可;文字一般三至五百字,不要太长,主体是图片。图注要素要齐全,让人一目了然,图文相符,图注结尾不要标点。一定要慎用领导人照片。供稿图片作为内文插图时,图文要相符,选图要典型,体现单位特色,每单位1-2张为宜。
通过一个半小时的精彩讲授,罗德泉先生从“年鉴”的概念性内容说起,通过“《桐城年鉴》的介绍,延伸出“年鉴工作的几点思考”,最后讨论了“年鉴供稿”的种种,从而使现场满座的读者听众走进了年鉴,清晰知晓了年鉴编纂是一项崇高伟大而光荣的事业,但又是一项艰苦、清苦、辛苦的工作,年鉴编纂人员努力创新,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、沉心治学,如实地记录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,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人类社会千金难买的精神财富,共建了年鉴事业的辉煌荣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