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桐城市文广新局主办,桐城市图书馆承办的“文都讲坛”第三十讲:“桐城派文化的当代启示”于7月14日下午在市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厅开讲。桐城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、“徽文化”研究生学员以及桐城当地学者、读者听众莅临讲座现场聆听了江小角教授的精彩讲授。
讲授人江小角,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。安徽“人文讲坛”讲席教授,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,安庆师范学院兼职教授。安徽省文化厅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;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安徽省专家组成员。
主要代表性成果有《父子宰相家训》(合),《桐城派名家评传》(主编之一)、《桐城明清名宦》(合)、《桐城历史文化丛书》(主编之一)、《张英全书》(合)等。先后在《文献》、《文物》、《文学遗产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安徽史学》、《安徽大学学报》、《江淮论坛》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,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。
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《桐城派与清代书院研究》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《清代徽州族谱资料的整理与研究》等项目8项。还共同主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整理项目《桐城派名家文集》,该项目整体规模为1000万字,结项成果被评为优秀。
江小角教授在讲座中授叙桐城派文化之所以会发源于桐城,这和桐城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关系。明代嘉靖之后,桐城文化勃然兴起,硕学通儒不断涌现,诗文作家辈出。其鼎盛于清代,所谓鼎盛时期,是指桐城派文化在明清时期,达到空前的繁荣,影响遍及全国。
桐城派文化在当代所带来的启示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为“文以载道”,文章才有生命力;热爱自然,尊重自然规律,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;关注民生,才能体现文学的社会价值;“因时而变”,勇于创新,才能绵延不绝。桐城派文学创作的力量之源在于它创新求变的进取精神。在300馀年的发展过程中,桐城派既不拒绝排斥前人的优秀成果,也决不望着前人的项背止步不前;既从传统中汲取有益养分,也对传统实行有限度的的“背叛”;既不数典忘祖,也不因循守旧,他们的文论思想始终强调一个“变”字。因此,桐城派从产生那天起,就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狭小圈子,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的系统,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。
桐城派研究成为清代历史文化研究中一大“显学”。学界桐城派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桐城派研究一直备受学界关注,特别是近些年来,学界开始研讨它在清代文学史、社会史、教育史中的地位与作用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也算是清代历史研究中的“显学”。桐城派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领域。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,国外、港澳台地区就有专家学者潜心桐城派研究,特别是韩国、日本、法国等一批学者长期致力于桐城派研究,取得了丰硕成果,桐城派研究不仅走向世界,而且取得了可喜成就。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、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中,发挥桐城派文化的作用。利用桐城派文化资源,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,为安徽省文化强省战略服务,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,实现造福社会,惠及民生。
讲座结束后,还举行了全国第六届“徽文化”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典礼仪式。
江小角教授精彩讲授“桐城派文化的当代启示”
桐城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、“徽文化”研究生学员以及桐城当地学者、读者听众莅临讲座现场聆听了江小角教授的精彩讲授
讲座现场
全国第六届“徽文化”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典礼仪式